不可否认,新冠疫情的出现对木工行业这样的传统实体行业所造成的负面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对于依赖线下实体门店、现场交流以开展业务的企业而言,在去年第一季度损失惨重,直到第三季度开始才略有好转。与此同时,国外疫情不断加重且部分国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很多木工家具相关的展会主办方不得不一再推迟开展时间,既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后,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然而,行业的成长和发展通常都伴随着诸多磨难,有时候,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对行业、对企业、对我们每一位参与者的成长来说反而是莫大的机遇。居家办公的模式与长时间处于室内的生活方式催生了改善住宅环境的需求,建材、家具制造的订单量随之暴增,为不少制造企业“挽回了损失”。但由于木材资源逐年匮乏,再加上物价整体上升,原材料的价格更是被大幅度推高,这又成为了一大难题。
关于今后行业的发展趋势,部分业内人士发表了观点做出推测,总体来看处于喜忧参半的分化格局中,正所谓“有人叫好,有人哀嚎”。但随着新趋势、新热潮的出现,行业需要在未来实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改变固有的生产模式与思维方式,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国内木材产业趋势
近期,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带一路林草经贸国际合作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安全国家创新联盟以及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产品贸易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议,共同商榷在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木材产业如何升级转型。
与会者认为,中国国内木材产业现阶段的问题是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木材存在安全隐患。这两大因素不仅制约了木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构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
关于专业人士提到的这两点,事实上不只是在国内,国外像越南、俄罗斯及部分欧洲和非洲国家也开始重视起非法木材的治理。非法木材起源于违法砍伐运输、滥伐的行为,对森林有毁灭性的影响。非法伐木者因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破坏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泛滥只会让木材资源越来越匮乏。
各国应制定多项森林保护计划,提高公众对森林保护法的认识;设立护林人员和路边检查站,实时监督和管理林区内的林木资源,政府管理人员和警察需与这些护林员加强合作,通过法律途径共同制止约束非法伐木者;加强检查,严格监控木材加工企业进口的木材和林产品的来源,确保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此外,木材的安全性还涉及到树木生长环境、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木材检疫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就在2019-2020年冬季和春季期间,树皮甲虫已经连续第三年肆虐欧洲云杉林,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大面积流行限制了工人对森林的干预,导致被树皮甲虫感染的树木得不到及时处理,全球木材进出口市场受到阻碍。关于这一点,各国严格加强进口木材检验检疫监管才是良策。不仅要安排专家深入分析进口木材有害生物的风险,防患于未然,还要每次在进口木材时仔细核查进口木材检疫证书。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整改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处理掉有害物质,并把预检过程中的不良情况通报给输出国和进口商,敦促他们实施有效的检验检疫和熏蒸处理。木材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加工企业对材料的引入和使用,且后期木制成品的质量不佳将不可逆转,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安全,所以与会者提出的这一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在未来更加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整顿。
当材料的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原材料的有序获取及其质量将得到保证,接下来需要讨论的便是木制品生产技术。近几年,国内木材产业及木工机械设备行业在生产和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即使近期受到人工成本上涨、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木制品生产厂家从中国搬厂至东南亚一带,但也推动了国内外贸订单的增长。虽然相比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国内木工机械生产设备、软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耐用性、生产技术手段还略有差距,但在政策利好与业内人士不断努力的情境之下,这样的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
在未来,全面自动化是各个行业必将顺应的发展趋势。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高度普及,工业产品制造、零部件加工、人类社会生活产品等产业已全部进入到了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的全方位自动化生产时代,不靠人工而由机器全自动操作生产势不可挡。智能制造装备也不能仅停留于代替人工、可自动操作执行的阶段,而是要往高端制造装备推进,显著提高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跟进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精密传动装置以及智能控制系统,普及更多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同时注重硬件软件双加成,提高生产软件的功能性和操作便捷性,全面推广精密数控机床及配套数控系统,满足木工行业数控装备的发展需要,力求突破到国际先进水平。只要目标明确,生产技术落后障碍终将被排除。
“新热潮”的出现
最近掀起的“新热潮”对于木工家具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大机遇。受疫情的影响,“互联网+”的概念从普及转而被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看到了网络销售时代的商机,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打造健康、环保的智能家居环境。
居家办公的模式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处在封闭的室内空间里,对居住的舒适感、家具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房价居高的城市里,工薪阶级支付能力有限,人均住房面积越来越低,拥挤感和压抑感让不少消费者要求替换原本的成品家具,通过定制家具争取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房屋空间。而对于条件相对优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只是要求家具定制化,更要求高附加值、高预期的体验。由此可见,私人定制、个性化的概念被进一步强调,甚至已经从前几年兴起的“定制”潮流转而升级至“高级定制”的趋势,这就对行业制造企业的技术投入、机械设备、硬件与软件、经营模式和运营方案等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家具制造商还必须要构建高质量、高柔性的产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全方位适应新热潮的来袭。
当然,要实现这些并不简单,除了根据刚才提到的,改善生产加工技术,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度了解市场要求,仔细钻研各个消费群体的不同特点,将定制的概念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同时还不能遗忘用材的环保性与耐久性,也不能因产品具有多种形态要求更精准、更复杂的加工工艺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更不能忘记要时刻把控产品质量。
总之,木工产业、机械设备行业、家居领域这三大行业看似是三个独立的产业,实则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解决原材料存在的疑难问题,改进技术手段优化设备性能,不断满足家具行业实时变化的多样化需求,将是行业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